不论用多么深沉的音乐来当背景,大部分人类个体的生命活动在历史上都是无足轻重的。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愿望,喜怒哀乐悲欢离合。 近距离来看,每个人生都在发生轰隆的巨响。 所以这世界一定是千人千面,意味着虽然source of truth只有一个,如果把每个人的认知输出在硬盘上,想必每个人都会有若干TB的独特内容。

如何才能在这种去中心化的状况下产生有组织的协作和交流呢?我以为这个问题是管理/政治/教育的核心,其实际上就是在问: 如何让若干独立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产生相似的看法 - 即所谓的共情/共识?

几年来在各种城市国家人群中辗转,线上线下接触了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人,我发觉我的诸多体验似乎可以被总结为几个方面,虽然如世间一切的手册一样,这些十之八九没用,但写下来还颇有趣味。

首先是视角

所谓视角是指观察者和被观察物的相对位置。显然,视角不同,事物便完全不同。 我们面对很多事物都有预设立场(视角)。 视角往往不仅是由当天的天气、心情、交通决定,更多是由职业、家庭、教育等每天日积月累的积淀所决定。 同时两人的视角往往随交流的程度上升而逐渐靠近。 假如你和一位水管工坐在门前聊天,尝试说服他你家水管破裂是件大事是不现实的。 不论对方多么职业和客套,这在他来看这就是一件小事,因为他一天要面对若干起水管破裂,一定有别的破裂更惊心动魄,屎尿纵横。

那怎么办?没有银弹,因为视角没办法轻易改变。 然而我们可以改变话题,虽然你在水管破裂这件事上有预设立场“糟透了,水管炸了!”,但你通常在“修水管”这件事情上没有预设视角,因此你和水管工不存在视角差异,反而他可以帮设立视角。 你可以聊修理的技巧,聊修理水管是多么了不起的工作,这样也许就能有办法交流。

其次是舆论

近日众所周知Covid19疫情凶猛,海内外应谋论都拔地而起。 媒体的主要特征就是用不完整的信息来制造读者的视角,所以不论是什么媒体和喉舌都只是一家之言,不可盲从。 一旦媒体有了足够受众,就形成了舆论。 舆论通常被高估,部分由于我们人类作为社会生物的弱点(即对口口相传的盲从),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媒体话语权的寡头化。

然而在生人面前不要跟舆论作对,而要转而借助舆论来达成目的。 (注意是生人,如果家人想拿板蓝根来治疗中暑,就是撕破脸也得坚持自己的阵地反对之 :D ) 例如公司内部往往有诸多相互竞争的计划,在一些所谓“开明”的公司,很多时候计划的进行与否并不是由其优劣而定的的,而是当时的舆论环境(投票)决定。 要想在这个环境下创造自己(合理的)计划的推动力,自然而然需要创造舆论。 而所谓舆论,便是局部共识。 简单的说就是,要想说服多数人,首先要说服少数人,并且让他们成为你的支持者。 如果你的某个计划有三个优势,若能用三个人的嘴来讲出这三个优势(一人一句),远比一个人的嘴有效的多,哪怕说出来的是同样的内容。 我以前认为这个现象很愚蠢,不过实际不然,这里便不细说。

最后就是道理

很多时候视角和舆论都是不可被改变的。 譬如,你话题周边找不到任何“助攻”话题,也就是那些能与交流对象有相同视角的子话题,舆论又非常的不利。 一个简单的例子便是海外居民对有意无意中国的误解和中伤,或者中老年人对于中药的盲目追求。 这种时候基本没有退路,要不放弃交流,彻底转换话题或者一笑了之,要不就只能背水一战,也就是所谓的讲道理。

讲道理是一个典型的低ROI行为,没有舆论和视角的支持,论据和论点往往会被选择性忽略,而且有时还会制造强烈的负面印象。 仔细想想自己和伴侣吵架时,是否有很多时候道理无济于事?跟儿童交流时想必也是一样。 但是讲道理却是我们人性最有趣的一面,因为这即是迎难而上的锐气,也是坚持底线的固执。 唯一的问题就是代价是什么?

但求我们都对讲道理不妥协的人宽容,对道理和事实明辨。


不知从哪飘来声音: “做梦吧你!”

¯\_(ツ)_/¯ 话题太大,跪🧎‍♂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