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可徒劳有功,就是认可存在自洽。

我以为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,不论从什么角度上看来,大部分人的存在都是多余的,甚至低于牲畜的价值。 有很多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观点: 例如近年来逐渐被认可的全民基本收入计划, 例如生育在若干年被视为家庭生产力的上升,现在被视为家庭生产力的累赘。 这并不是因为机器有多优越,只是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徒劳的泡泡里,没有创造的机会,也没有被认可的机会,为圆别人的梦想献出自己的朝九晚五。

  • 啊,写故事吧,没有人看怎么办?
  • 啊,创造音乐吧,没有天赋如何破?
  • 啊,做点什么吧,没有时间也行吗?
  • 啊,工作吧,真的有意义吗?

没意义。

世上充满了伟大的故事,精巧的创造,浩瀚的书海,苦海无边,然而回眸一探,众生好度人难读,可不凄凉。 产业化的教育的职能是为了社会的补缺,而非创造。 一方面是教育磕磕绊绊的育出相似的零件,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前所未有的攻城略地。 哪怕走在一条寂静小道上,麦芒微微刺手,抬头一看,道路两旁却常是前人的“资产”,别人的故事,与你无干。

我以为,大部分的能被机械替代的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都是徒劳的,大部分成功率小于30%的创造也是徒劳的,成王败寇的零和游戏里一定有一方是徒劳,赢家通吃的游戏里大部分人都是陪练。

然而,就如文首所说,徒劳有功。

因为无路可退。自洽的存在需要自洽的信念,到底是当个赝品好,还是放弃存在的逻辑为妙?我以为不言自明,不论对国家和还是对个人而言,存在危机是一切危机之首,值得百分之百的努力。 坚定地徒劳,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的讴歌。奋力向前,哪怕平庸。

也因为不接受弱小,尽管弱小的存在往往徒劳,不甘心的心情是却是一种不放弃的证明。 尽管屡战屡败,但放弃故事就结束了。 举步维艰也好,被嘲笑也罢,被打倒也行,高昂的心境是最难得的多巴胺。

尸骨成堆,血流成河,九死一生,铁丘有剑,君拾剑否?怒吼否?挣扎否?战斗否?存在否?


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系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