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互联的世界,每天接纳的信息就像是海水灌入一个碗。 很残酷的,新潮的,冷漠的,温暖的,消极的,鼓舞的信息源源不断。 闭上眼一天,打开自己的RSS Feed就会看到数不尽的趣闻。 在知乎微博上随口回答的破文字,每日也能有数百阅读,想必我也为一些人的信息流做了点贡献。 打开手机不要10秒就可以让朋友的手机上出现自己的推送。 若是古人看到我们,不得感叹? 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,相比于住在山洞里吸风饮露,还是信息过剩为好。

然而,我最近认为,我们应该写信,写邮件,好好写。

就像开车会错过路边的细节,信息过剩的问题就是我们少了那份斟酌与审慎。 很自然,如果网上有数不尽的论据,为何要思考? 如果一天要与20个人对话,哪能坐下来细谈? 我必须承认这些论据都是合理的,不过我还是固执的认为我们错过了这一段人生的诸多体验。 很多人都觉得学生时代很丰满,我想,一方面是因为新鲜,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迟钝。 对身边的人不论好恶,我们都有细致的观察,知道对方的性情,走路的姿态,有什么天分,对世界有什么盼望。 因为我们迟钝又好奇,我们停停走走,磕磕绊绊,因此细节丰满。 现在我们的时间都变得宝贵,阅历容易让人产生偏见妄下定论,打开手机就可以加入洪流,却遗失了身边的细节。 你可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开源项目的运行机制,却不知道以前天天和你一起吃麦当劳的同学的烦恼。 恐怕每天经由你的软件的数据有若千百万兆字节,和朋友却只能只言片语的尬聊。 实际上我们不论在什么年龄,生活都值得充满细节,都值得了解别人和被人理解。 我想不出什么革新的点子,我重复,我以为我们应该停下来,写信。

写信给我们一个斟酌的机会。 每天那么多的信息流过大脑,若是不加思考的话,要么它们会强化偏见,要么它们会被遗忘。 最好的办法就是想一想,而写信赋予了我们一个组织思绪的机会,把杂乱片面混杂的信息,组织成一段自洽的论点,讲给人听听。 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未必经得住自己的仔细推敲,写信时多推敲就能减少自己偏执的可能。 同时因为自己的审慎很多过激,焦虑的情绪可以被过滤,让彼此能够更平和理性的表达观点。 想想生活中有多少话题是不能和同事朋友提及的,仅仅因为它们容易激发矛盾或者容易被带歪影响对话质量,矛盾充沛的话题都是有趣的,值得被来回推敲。 把它们写下来吧,不要让它们被忘记。

写信是一个比聊天应用更私密完整的体验。 聊天应用总是主打隐私,然而很多隐私的事情是很难用只言片语来表达的。 而假如双方中有一方在聊天应用中认真的打出一大堆文字,出于聊天应用实时的性质,对方就得被迫的当场答题,相当有压力。 事实上发表感慨的人往往并不想强人所难,回复的人也并非难以耐烦,只是双方都被困在由实时聊天软件创造的困境里,双方只要有一个人的时间有困难聊天质量就大打折扣。 而若是把自己的观点拆成若干小信息,容易显得像在spamming,对方的手机噔噔响,显然不像是私密的体验,也容易导致自己被打断,让对话变得不完整。 显然邮件写信不存在这个问题,没人期待当天的回信。 不论是什么情感,对方都有机会认真的回应。 天塌了,眼泪汪汪,也不至于逼着对面的人手足无措的尴尬安慰。 你可以在信里描述自己院子的某株植物长的不错,对求职成败的某种看法,对某本书的评论,对晚餐的赞美,没人打断,你的信就是写信时完整私密的自己。

最后,写信给我们留有一份回忆。邮件也好,信也罢都是具有“永久”这种属性的,写出去的信会永久的在对方的收件箱里存留(通常来说)。 若干年后,或许这些信件会有vintage的感觉,也许还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朋友,就像这本书一样。 试想分享一封信容易?还是分享一段零碎东瓶西凑的聊天记录容易?

因此我在这儿号召,写信(邮件)吧诸君。 努力收集笔友,珍惜笔友哦。

另:我的邮箱地址在博客的右下角可以找到,若是有兴趣,欢迎来信。